天津风机新闻
虽然新能源产业近几年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任东明认为,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。他将问题归纳为6个方面:第一,我国的资源评估工作还不深入,限制了产业发展;第二,产业体系也比较薄弱,风机、太阳能的核心技术大部分在国外,所以在产业配合体系方面做得不足,还要进一步完善;第三,投入也不足,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方面;第四,市场投资热情比较低,由于市场实际需求不足,不能对新能源产业形成有利带动:第五,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产业发展;第六,多数人对新能源产业了解得并不充分。
对此,上海电气集团总裁黄迪南补充说,“希望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对最终消费者进行支持和鼓励。市场的形成需要有效的供给,如果只有有效供给而没有需求,产业是没有办法发展的。一方面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去刺激供给和投入,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形成需求拉动效应。”
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濂认为,“首先,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还不够,范围不够广。例如,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生物发电等给予每千瓦0.25元的补贴是远远不够的,而且补贴期15年,补贴额还逐渐下降。对绿色新能源的经营期,银行测算大约为25-30年,所以现有的补贴期限是不能覆盖的。其次,政策必须要有稳定性,不能摇摆不定,否则会导致很多投资重复和浪费。”
解决
多部门有效沟通合作是关键
问题客观存在,但是如何解决,各方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。郭濂认为,加快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首先要加强规划。他同时建议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建设部在规划方面要形成一种整合效应。
郭濂还认为,现在要强调绿色金融。他指出,中国已多年提出了绿色GDP,但绿色GDP在很多地区还停留在喊口号阶段,原因是没有得到绿色金融的强有力支持。究其原因是,在国家统计局和央行的统计系统里没有一个绿色金融的指标体系。如果把这个指标体系建立起来,今后考核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要增加绿色份额。绿色金融也不仅是银行的企业责任,考核范围可以包括保险、信托、租赁等等,这样就能给新能源产业发展获得资金上的保障。
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王祥富补充说,“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,在金融政策上应该开辟更多的渠道,如资产增值化和发债等,发债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渠道流通。因为目前的现状是煤电上市公司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筹资,根据现有规定,通过资本市场融资,净资产收益要超过6%,但现在的煤电上市公司要超过这一数字是不可能的。”
|